最近,有个热搜词强烈吸引了小编的目光——“中国式蹲坑席卷全美”,这个话题突然之间又火了一次,看来这也确实是人生大事(之一)啊!
一场蹲党与坐党之间的战斗,正式拉开序幕……
“坐着算什么本事?蹲才是真技术。”老铁们,听到这话,是不是笑出了声?那你可能还不太了解,这对咱们亚洲人来说,易如反掌的事儿,对欧美人来说,却是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做到的。因为深蹲是三重屈伸动作,要同时弯曲臀部、膝盖和脚踝,必须把下身都折叠起来,很考验脚踝的柔韧性。
曾经,亚洲蹲席卷全球,可欧美人就是蹲不下去,据说美国只有13.5%的人可以做到!如今随着国内马桶越来越普及,大家也逐渐开始习惯使用马桶,那么马桶和蹲坑,哪个更科学呢?
不少人觉得坐在马桶上不利于排便,甚至有人为了“解放天性”,蹲在马桶上如厕导致马桶破裂、受伤。相较于蹲坑,马桶真的会增加排便难度吗?
人体中有一根U形耻骨直肠肌,并形成了一个“肛肠角”,肛肠角越大,直肠越直,排便就越顺利。蹲姿比坐姿的肛直肠角度大约差10-30°,可以减少腹部用力,帮助排便。
而且,下蹲时,两腿分开,肛门的括约肌也会撑开,可以减少肛裂等的发生,更利于排便。
因此,蹲坑比马桶更利于排便,更适宜便秘等排便困难的人群。
蹲厕虽然更利于排便,但有些人群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宜马桶。
短时间的蹲厕确实可以锻炼孕妇的骨盆肌肉,但时间过长,不仅容易脚麻,还可能会挤压到腹中的胎儿。
蹲姿对腿部、膝盖的压力较大,蹲的时间较长突然起身时,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,出现头晕等症状,易导致滑倒、骨折等意外。
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较适宜马桶,且排便后应缓缓站起,以防血压突然升高导致摔倒甚至脑出血等意外。
一般来说,蹲马桶时上身建议挺胸直腰并略向前倾,然后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,调整细节姿势。如果排便困难,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,刺激肠道蠕动。
但不论是蹲坑还是马桶,都不要过于用力排便,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以免发生血管爆裂、卒中等风险;排便时间也不宜过长,以免增加痔疮等风险。
很多人在公共环境下,更愿意选择蹲坑,认为马桶太脏,是细菌的天堂,又有皮肤直接接触,易染上疾病,真的是如此吗?
其实,科学研究表明:光滑的马桶圈表面并不适宜细菌繁殖、生长、传播,甚至也有一些调查研究显示,马桶其实比从不消毒的手机、不清理的空调、甚至是头朝下摆放的牙刷要干净许多。
而且淋球菌、梅毒、HIV等病原体在人体外很难生存,一些性病的传播也主要是通过性生活、血液、母婴传播,基本上不会导致病原体入侵,除非接触到你身上有破溃的伤口。
曾有信息显示:如果马桶盖打开时冲水,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和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,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,携带病菌的水珠会落在各个地方。
事实上,不论是蹲厕还是马桶,在冲水时都有可能溅起大量水滑,尤其是蹲厕。如果要避免污水溅身,建议盖上马桶盖再冲水。
值得一说的是:很多细菌都有一些生存的特性,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随着气旋四处传播,比如沙门氏菌等细菌更可能扎根在下水道中。
几乎大家都认为家里的马桶比公共场合更干净,但其实也未必,尤其是冬季。
一到冬天,很多人家里的马桶圈都会套上一层保暖的毛茸茸的垫圈,其实恰恰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温床。
首先,马桶圈更易粘附冲水时溅起的水珠、尿液等排泄物,两者都带有细菌;
其次,卫生间相对来说更潮湿,更易滋生霉菌、白色念珠菌等细菌,吸附空气中的灰尘、细菌等,若积淀在马桶垫上,增加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风险;
而且,很多人会清洁马桶,但基本一个冬天不清洗、不更换垫圈,卫生情况可想而知,甚至有可能滋生鞭毛虫等,诱发妇科疾病。
如果一定要用马桶垫圈,建议隔天用消毒液擦拭,如果是布艺垫圈,也应经常清洗或是更换。